第252章 再相见(1 / 2)

皇牌农女 亦函 1794 字 1个月前

自从有了牧场,叶知秋晨跑加巡视的路线便长了一倍不止。

在农场各处做事的人几乎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都是精兵强将,做事个顶个地勤谨得用,种植场和养殖场基本不需要她来操心。只牧场刚刚步入正轨,有些地方还要她费些神。

饶是如此,她的日子仍然变得清闲许多。有了空暇,人不免有些懒散,不像前两年那样把自己忙得跟陀螺一样。晨跑回来,便径直来到后院,打理花草。

她一直想把后院改建成花园,可惜十里八村没有专攻这方面的人才。她不愿大张旗鼓地进城雇人,自己随便画了图纸,让多禄带人简单修了修。

掘出个几十平的荷塘,在塘边砌了个亭子。划出几块方的圆的或三角的畦子,用鹅卵石铺出几条小路。从山里搬来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插空堆成假山。

畦子里种了些随处可见的花草,搭了棚架,爬满常春藤喇叭花。靠近露台的地方栽一片观赏竹,墙根下种上一圈向日葵。说不上多么雅致,可也规整幽静,不乏农家趣味。

浇浇花,喂喂鱼,等身上的汗消了,回房洗个澡。出门来,葫芦已经把早饭摆在了桌上。一屉小笼包,一屉素馅烧卖,一盘烤得焦黄的面包片。

给她准备的是一碗豆浆,给成老爹准备的是一碗煮得软烂的杂粮粥,给虎头准备的则是一杯煮沸的牛奶。

去年冬元节前后,葫芦就把鸭舍和鱼塘的活儿早就交给别人做了,自己则潜心钻研厨艺,准备进城开铺子。他很给叶知秋争气,在咸喜酒楼当了半年学徒,就把黄奎的手艺学成了九分。

黄厨子对这个天赋奇高的弟子又爱又恨,一方面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一方面担心江郎才尽,再没什么可教他的,便把他打发回来跟“师祖”讨教。

叶知秋只不过指点了黄厨子几回,从来没把他当徒弟看待。他却尊师重教得很,逢年过节都要打发人送上一份敬师礼,偶尔得闲了,还会亲自来探望,顺便软磨硬泡,从她这里弄几个稀罕的菜谱回去。

葫芦也是实心眼儿的孩子,一口一“师祖”叫得热乎。

叶知秋纠正了他好几次,他才答应平常跟以前一样叫“知秋姐”,只在讨教厨艺的时候称呼她为“师祖”。

这会儿正眼巴巴地看着她,“师祖,味道咋样儿?”

叶知秋一个烧卖细嚼慢咽地吃下去,才给出评价,“挺好的,就是蒸的时间稍微长了些,底皮有一点儿黏牙。”

把另外两种也尝了,分别提出一点两点的意见。

葫芦擎笔恭听,把她说的话一一记在随身带着的小本子上。

成老爹不懂得品尝,只觉葫芦负责做饭之后,一天三顿不重样儿地吃,实在太浪费了。冷眼旁观,脸色瞧着不太舒展。

虎头倒是无所谓,有好吃的就行。挑自己中意的用了些,把牛奶咕咚咕咚地灌进肚子里,跟爷爷姐姐打过招呼,就急着去隔壁找花花一块儿上学。

吃完早饭,不等叶知秋动手,葫芦便将桌上的盘碗杯蝶撤下去,拿到灶间去洗。

成老爹忍了好些日子了,今天有些憋不住了,葫芦一出门,就跟孙女儿抱怨起来,“秋丫头,葫芦跟你学手艺,爷爷不反对,可也不能由着他整天在灶房里鼓捣这鼓捣那的。

好好的萝卜非要弄成花,芫荽使叶不使梗,剩下的菜一筐一筐往外倒;鸭蛋鹅蛋一篮子一篮子地用,柴火一捆一捆地烧;还有那米缸面缸油罐子,半天儿就没了一大截。

咱家如今的日子是过好了,那也不能这么糟践东西不是?”

“倒出去的菜都拿去做成饲料喂兔子了,那些鸭蛋鹅蛋和油柴米面,是给葫芦用来练习烤面包和点心的,做出的来东西当福利发给干活儿的人吃了,都没糟践。”

叶知秋耐心地给他解释了,又笑道,“爷爷,你别心疼东西,将来开了铺子,葫芦赚回来的可不止他用的那点儿。”

成老爹还是心疼,“那铺子指不定啥时候能开起来,能不能挣着钱也没个准儿。再说了,葫芦开的铺子,挣着了那也是葫芦的钱,咱家能得几文呢?”

叶知秋一个没忍住,“噗嗤”一声乐了,“爷爷,你平常不是挺大方的吗?怎么今天变得这么小气了?”

“不是我小气,是你太大手大脚了。”成老爹一副气鼓鼓的样子,“挨家给盖了房子,发着工钱不说,还管他们吃,给看病,逢年过节派东西。连人家开铺这事儿你也帮着,咱家有多少钱够你散的?”

叶知秋笑得肚子疼,好半天才止住了,擦着笑出来的眼泪道:“爷爷,你当我是散财童子,白往外送钱呢?我给他们盖房,管吃管看病管发福利,都是为了让他们好好干活儿,给咱们挣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