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仙山有路 云海无期(2 / 2)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2154 字 21天前

所谓先入为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皇帝刘彻早些时候,已经从甘露台供奉的那几位仙师口中听到过李少君的事迹,心中早就存了几许期盼,今日见他人物风流,谈吐不俗,一颗求仙问道的心自然是深信不疑了。

“原来如此,果然是超凡脱俗之人,朕今日感觉与仙师有些相见恨晚呐。哈哈!”

见他不住频频点头,龙颜大悦,武安侯田玢心中暗喜,连忙上前一步,趁热打铁。

“陛下,您有所不知啊,近日臣访到李君仙师,诚为荣幸,在府中为其接风洗尘。酒席之间,有臣远方亲戚家的老东翁在座,李仙师当时只不过扫了一眼,就问那老翁,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跟着他先祖父在东海边游玩的事。陛下,您猜怎么着?”

田玢自从显贵之后,自重身份,整日装出一副威严阴沉的样子,已经很少如此这般的凑趣了,今日倒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李少君老神在在的坐着,看着田玢的表演,微笑不语。而皇帝心情大好之下,就顺口接了一句:“太尉且说,却是如何了?”

田玢脸上表情变得生动起来,话语中带着几分激动之意:“那老东翁一下子就惊讶的站了起来,仔细端详过李仙师的样子后,一副不敢相信的神情,而后虔诚离席而拜,口中直呼仙人!大家不知道怎么回事啊,就问他原因,原来是这东翁刚才认出来了,李仙师正是当年在东海边偶遇他们祖孙,而陪他们一起游玩儿了大半日的那个人。至今七八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而李仙师的模样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等他详细的说完这件事,在座的所有人那可都是目瞪口呆,惊讶的不行啊!所以,陛下啊,此等神仙人物臣不敢放过,苦苦挽留了下来,特此来觐见陛下!”

听完田玢声情并茂的这一通忽悠,刘彻的心中此刻简直是奇痒难耐呀。此人难道精于传说中的那种不老之术?若果真如此,当年秦始皇帝苦苦寻求而不得的仙方,竟然就如此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得来全不费工夫?这真是莫大的机缘啊!

见到皇帝有些面色潮红的表情,一旁侍立的东方朔暗自皱起了眉头。他博览群书心胸豁达,虽然对鬼神怪异之事不敢全部否定,但从来不相信这世上会有长生不老之术。不过他是谨慎细致的人,自然不会在皇帝的兴头上去泼冷水,只是暗暗留心在一边静静观察。

“哈哈,太尉有心了!不愧是朕的好舅舅。好、好,此事朕会给你记上一功的!”

金口玉言,褒奖一句。听到皇帝如此称呼,田玢早已拜伏在地,语气中带了哽咽:“陛下言重了!纳才进贤,为君上解忧,这正是做臣子的本份,臣不敢居功!”

“好了好了!朕知道你的心意就是了。有些事情,回头再说。你先去吧,母后也已经在朕的耳边唠叨过好几次了,说你许久也不去看她,今天既然进宫来了,就去她那边转一转吧。”

刘彻语气平淡,也只不过像是随口说的家常话。但伏在地上的武安侯田玢已是心中大喜。

自古以来,君无戏言,这句话在这些朝堂重臣心中理解得尤为透彻。有很多重要的政治意图就在这些平淡的话语中已经传递出了信号,其中的话外之意理不理解的透,就看你是否对政治敏感,头脑灵敏睿智程度了。

田玢心满意足的走了,他知道自己今天这一宝算是押对了。朝堂上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位,已经在向他招手了。只要再让自己的亲姐姐王太后说句话,相信不久之后,拜相的诏书就会公告天下了。

至于淮南王让那李少君进宫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又与他何干呢!

皇帝与李仙师的交谈转移到了宣室阁,进行了整整两个时辰。具体谈论的些什么,从来没有只言片语流露于外,但从此以后,原本就对长生仙术感兴趣的大汉天子刘彻变得更加痴迷了。

而唯一流传到民间的,是一件关于印证李少君神奇的事件。

宣室阁中藏有不少历代的珍品古物,而皇帝与李少君促膝而谈的时候,见他对自己案上的一方小铜鼎看了几眼,以为他感兴趣,就想赏赐给他。

没想到李少君只是笑了笑说,他不是想要这个铜鼎,只是看它有点儿眼熟而已,好像当年在齐桓公的床头看到过它,应该就是此物。

刘彻闻听心中一愣,连忙命令侍卫翻过来看看,果然,在铜鼎的内壁上发现了有齐桓公的藏宝印记!

这下,包括皇帝刘彻在内的当场所有人,都大惊失色。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他的时代距今已经几百年了,这李仙师竟然在那个时候就悠游于王室,果然是懂得长生之术的神仙人物无疑了!

当下刘彻态度更加虔诚起来,蓦然想起最近的天下旱情严重,官员百姓都在辛苦抗灾,就连元召那小子也被汲黯强行抓了壮丁,听说正在城外帮忙。也不知道这李仙师有没有办法求下甘霖来?

听到皇帝说出这样的请求,李少君微微一笑,说这有何难!只要皇帝肯诚心祈求,再由他代为上达天听,神君们定能准其所求。

“为了天下庶民,社稷苍生,诚心……朕自然会有的。却不知要供奉祈求天上的哪位神君呢?”刘彻一脸虔诚的问道。

“我大汉居天下之中,对应天宿,应为火德星,因此祭祀火神祝融即可。近来天下大半干涸无雨,水火相克,此正是火德君对人间有所不满之事,克制了水德君而造成的!因此,请陛下降旨,令天下郡县百姓供奉灶神火君,不日可解旱灾。”

刘彻闻言大喜,自以为得到了天机妙策,立即传令太常官员准备相关事宜。

而就在未央宫中大肆宣扬神仙之道的时候,长安城外,按照长乐侯元召亲手绘制的那副水渠走向草图,长安三县组织起来的近十万民众,热火朝天的开始了一项功在当代、利传千秋的浩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