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仅是一个总称,涵盖的亭台楼榭以及山水沧池众多。
刘彦将一些宫阙按照西汉的名字命名,可是作用以及布局并不是完全的借鉴,名字就只是一个名字。
在汉国,未央宫并不是国家的枢脑所在地,建章宫才是办公用的宫阙群。
宫城之内多甬道。
现在能够被称呼为甬道的就是至少两边高墙遮蔽,讲究一些连顶上都是封闭模式。
宫城之内地形复杂,甬道一般是被建立在前往某些宫阙群的必经之路,其用意自然也是增加入侵之敌的推进难度。
甬道两边的高墙一般是按照城墙的规格来建,墙壁厚度至少六米,建有女墙以及箭垛。
高墙在高达五米以上也不是夯实结构,是建了一些密室。
密室的用途有许多,藏兵以及储藏物资仅是最基础的功能,墙壁之上留有窗户和一些孔洞。
窗户打开之后可以提供弓弩手向外射箭或丢下滚石檑木。
孔洞同样可以让弓弩手射箭,不过一般是用作金汁或火油攻势,它们也就建有一些液体输送管道。
这么说吧,要是宫城的城门以及城墙失守,宫城内的每一处甬道就会发挥出它们的作用,敌军在任何一条甬道之前都会撞个头破血流,它们的凶险程度比宫门以及城墙至少高十倍以上。
想象一下,敌军冒着箭雨冲进甬道,却是被泼下火油或什么助燃物,大火一点身处甬道的敌军连躲都没地方躲,进不得又退不了,必然是要成为一具焦尸。
刘彦已经走过许多条的甬道,宽度达六米的甬道并不显得局促,但甬道的长度至少是两百五十米往上,那么一对比就显得太细长了。
未央宫的宫门就是处于必经之甬道的尽头,身在甬道向前看去,能够看到的就是紧闭的暗红色门板。
宫城之内,平时仅是能在一些门道附近看到值岗的禁卫,但绝对不要以为只有那些人在负责宫城的安全,看不到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人时刻警戒着。
例如刘彦看着空荡荡的甬道,两边高墙之上没看到人影,可是墙壁之内的密室,以及地面甬道的一些暗室,随时随地能用涌出大量的士兵。
未央宫的宫门看着是显暗红色,一层木材结构仅是表面,里面是一层厚厚的铁板,导致开门的时候需要十来人来推动,门板移动的时候发出了很响亮的“嘎吱”之声。
哪怕是没有应用一些机械,单纯地多上油也不会发出刺耳并且响亮的开门动静,但宫城的任何一个门开动起来都会有很大的动静。
那是本来就希望有那么大的动静,任何人都无法悄声无息的开门。
进了未央宫,看去是一片广场,除却走道是砖石铺成之外,其它的地面就是绿茵,一部分区域建有矮小的房舍,能看到走道两边皆有石灯台。
大多数房舍是一些工具房,少部分的房舍则是通往底层建筑的入口。
石灯台现在并没有燃烧,它们在夜幕降临之后会被点亮,成为两条发出亮光的直线,一片漆黑之下仅存两条有光的景色,看去会非常的美丽。
是绿茵,不是荒草地,也就是十分讲究地进行维护和修剪,绝不会让草长到过脚踝的高度。
此时此刻就有不知道多少人忙碌着清扫白雪,未央宫的宫门被开启的时候她们还在劳动,看到刘彦的出现才停下干活的动作,面朝刘彦所在的方向弯腰成行礼的姿势。
从进门处再往前一千米皆为广场,视野再延伸可以看到广场仅是短距离之内的视觉错误,要是从高空往下俯视看到的会是一个巨大的“回”字形状,中间是未央宫的正殿,外围则是其它的建筑群。
整体显正方形的宫城,城墙之外的广场同样是一个“回”字的形状,又有四条笔直的大道直通宫城的宫门,大道连接的地方会一直贯穿整座城池,直接通向郊外。
刘彦是徒步走路,却绝对不会是单独一人。
除非是待在室内,要不然刘彦身边的侍卫就没少过五十人,离得最近的会是身穿重甲的甲士居多,外围则是会以身着轻便的侍卫较多。
会是身穿重甲的甲士里刘彦近,明摆着就是一旦有什么动静就是充当盾牌,一旦爆发交战他们也会是刘彦身前的坚实防线。
以刘彦自身的武力值而言,要是以冷兵器的对战模式,世界上应该是没人能单挑打得过他。
不过,既然是身为一国之君,除非是不将国祚当回事,要不然再勇猛能够亲自上场的机会几乎是没有。
自建国之后,刘彦其实也没有再上场亲自搏杀的例子。不是他怕死,是在以身作则。
军队的指挥官就是不应该亲自上场搏杀的人物之一,职责是统筹和指挥全局,不是像个小兵一样自己卖力去杀敌。
指挥官只有在两种情况下需要亲自上场搏杀,第一种是必须去鼓舞士气,第二种是不拼命就没命的危险之下。
要不然放弃指挥军队而去展现自己的武勇,压根就不是一个指挥官该干的事情。
一千米并不短,刘彦是花了十五分钟左右才算是踏上了通往未央宫正殿的台阶。
刘彦出现在广场的时候,值班的校尉得到消息立刻是快跑而来。
校尉得到的命令是不大张旗鼓,迎接仪式什么的就不用搞了,更不能让皇子皇女知道刘彦的到来,包括那些身负教导皇子皇女的教员。
未央宫的正殿依然是建造在可以夯高的地基之上,导致想要上去需要迈过近百道的台阶。
上了顶端并不是只有通往正殿一条路,出现的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广场,有多条路与广场形成连接,提供通往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