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父与子(2 / 2)

西汉末年的王莽得到了所有阶层的认可,连皇帝都认为王莽是众望所归,结果是西汉王朝被终结。

东汉到了刘宏时期,贵族阶层是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并不是愚蠢到无可救药的刘宏有了自己的行动,他做出了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策划出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朋党禁锢。刘

宏这么做必然是要被贵族阶层所痛恨,但却是足足为东汉续了数十年的命,要不然不用等董卓出现,汉室天下就该被再一次的像王莽那样历经“和平演变”,却是得了一个“灵”的谥号。

没开任何的玩笑,东汉到了刘宏执政时期,弘农杨氏以及汝阳袁氏,甚至是之前被扑灭的窦氏,全都有了能够对东汉上演“和平演变”的能力和实力,并且袁氏早就在计划取而代之。

刘宏执行朋党禁锢,作为着重打击的对象,弘农杨氏是直接一蹶不振,袁氏却是受损轻微,后面乱天下的正是袁氏。

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杨坚获得了绝大部分贵族阶层的认可,他几乎是没有费多么大的力气取代了宇文家,成就了自己的王朝。

到了杨广成为皇帝的时刻,他没有忘记老杨家是怎么建立起自己的王朝,看到贵族阶层很有再一次形成大团结的局面,是自己操刀子与贵族阶层血拼,还是策划一场对外战争消耗贵族阶层的力量,他的选择是发动对外的战争。

当时的高句丽因为中原王朝衰弱和混战,是从蛮荒之地中崛起,并且是不断向西南进行蚕食,一度差点将辽西和辽东给吞下去。

杨广需要消灭威胁日益增加的高句丽,哪怕是没有给国内贵族阶层放血的需要,肯定也是要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

因为南北朝的特殊时期,哪怕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不断削弱其他大姓贵族,也不断在对制度进行更改,优化向对皇室有利的方向,但是依然没有取消贵族拥有私兵的现实,甚至明明是国家武装,实际上却是国家在出钱出粮帮贵族养兵的现状。

杨广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很多次看似能够轻易进取城池,都是他下令暂缓攻势,想要削弱甚至耗尽贵族鲜血的意图太过明显,贵族阶层自然不能坐以待毙,才有了隋末无数路的烽烟,更有大军在国战内部却有贵族大举叛乱的原因。

南北朝之后的一两百年之内,王朝制度多少是带着一些胡人的特色产物,便是到了李唐时期也没有得到扭转,其中就包括贵族有私仇可以动用私兵火拼这一条。

刘彦必须要将刘慎培养得足够强势,同时还要限制刘慎过多的依赖勋贵阶层。

“儿臣明白了。”

刘慎嘴上那么说,内心却是无比的纠结。他寻思了一番,太子属官中的勋贵不能占那么多,南方士族却又不能大肆任用,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平衡法?

这个就当刘彦是给刘慎在成为储君之后的第一个考验,会看刘慎是用什么样的应对,后面给予更多的担子,同时也是加深考验。

其实刘彦有考虑过让刘慎去收拢南方士族,算是给予那些南方士族一个不至于绝望到底的盼头,后面却是作罢。

做错事情肯定是要付出代价,要不然世人看到做错事了还能荣华富贵,怎么去判断什么事情是对是错?

“朕已经特地对他们网开一面。”刘彦说的是开放中南半岛给南方的士族:“他们却让朕太失望了。”

中南半岛是汉帝国在外面的第一块飞地,同时也是最混乱的地方。

安南都护府建立之前,前往中南半岛的南方士族非但没能彻底解决当地的土著,甚至出现了扶持土著的事情,完全背离了刘彦让他们去中南半岛的初衷。

刘彦后面开放了西域,长江以北的士族就干得非常好,他们将红利与百姓共享,不是像南方士族那样一手把持,甚至是南方士族宁愿将好处给土著也不愿意同胞染指。

在大军没有正式进入西域之前,北方士族是伙同民间骁果直接将西域给彻底的破坏,他们用抢劫和杀戮的盛宴造就出一个权力空白的西域出来。

刘彦很喜欢北方士族的聪明尽头,他们自己吃了个满嘴流油,没忘记以国家层面让利给百姓。

北方士族这样才是合格的对外开拓先锋,哪像南方士族自己都吃不下了还死撑,着实撑不住了却搞出塞给当地土著的破事。

“据儿臣所知……”刘慎找回了以前和刘彦相处的感觉,说话也不再那么小心翼翼:“他们(南方士族)多有炫富之举,宁愿铺张显世,不愿救助乡间孤寡?”

刘彦是知道这事,问道:“太子以为如何?”

“或许是为了自保?”刘慎见刘彦眉头一挑,继续往下说:“因为衣冠南渡之事,他们自知风评如何,自然不敢做出邀名之举,唯有如此方能不受更多敌视。”

“太子能这样理解,朕心甚为欣慰。”刘彦大笑了几声,说道:“他们的确是在自保,也是足够愚蠢。自己不能让利于百姓,不学北人之法,只能炫富了。”

“儿臣想求父皇一件事情。”刘慎趁刘彦看上去心情很好,央求道:“儿臣去过西北,还未下过南疆,能否先往建康,再往安南都护府?”

突然间,刘彦发现刘慎长大了,懂得试探自己,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儿臣是这样想的。”刘慎带着向往,说道:“踏遍大汉河山,亲眼见识各地不同,领略人间百态。儿臣还想做一番地理志,记录山川地势,各地人情。”

对于这样的事情刘彦肯定是要支持,不过却是说道:“太子志气不小嘛?”

刘慎脸色没有反常,带着恭谨和期盼:“儿臣为储君,大汉之储君,自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