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2 / 2)

沈郁垂眸扫了一眼跪着的宫人,目光在其中一个小太监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在对方发现不对时收回视线:陛下当真要在这里,这些人面前么?

商君凛揽着沈郁的腰将人抱到腿上,漫不经心看了孟公公一眼:孟常,带人出去。

孟公公不敢忤逆,垂首带走了所有宫人。

宫人都离开后,沈郁松开抓在商君凛衣领上的手,想从商君凛腿上下来。

刚动就感觉到腰间手臂一紧,沈郁疑惑看向商君凛,那目光似乎在说:人都走了,你该放开我了吧?

岂料商君凛非但没有松手,还将人往怀里揽了揽,意有所指:贵君,你的表示呢?

陛下不满我方才的表现么?沈郁瞪他一眼,想必很快京城都会知道,新入宫的沈贵君不仅善妒,还威胁陛下不得纳新人进宫呢。

陛下,我损失的声誉,您打算怎么补偿?

商君凛挑起沈郁下巴,眸色深深看着他:贵君想要什么补偿?

玉璋宫的珍宝都看腻了,陛下

你胃口倒是不小。

商君凛这话说的不假,玉璋宫本就是除几处主要宫殿外最华丽的一座宫殿,里面用作装饰的奇珍异宝更是不少,单论华丽程度,比帝王寝宫有过之而无不及。

沈郁成了玉璋宫主人后,帝王赏赐更是源源不断,哪一样不是珍贵之物,沈郁倒好,轻飘飘一句看腻了,商君凛便得给他送一批新的过来。

陛下过誉,沈郁就当商君凛是在夸他了,眉眼弯起,食指在男人肩膀处点了点,陛下打算何时松开我?

商君凛一只手禁锢在沈郁腰上,一只捏着他下巴,闻言,商君凛松开手,沈郁慢吞吞从男人身上挪下来。

这次没遇到阻碍。

沈郁回头,商君凛已经重新开始看折子了,除了刚刚突然拦他一下,没有任何异样。

沈郁甩掉脑子里各种想法,拿起商君凛命人送来的皇室族谱翻阅。

皇族,尤其是商君凛这一辈,人口不多,除了越王,其他皇室都安分的很,就是越王,现阶段也不敢表现出一点野心。

商君凛在玉璋宫歇了一夜,第二日上午,以安抚贵君优思的由头给玉璋宫送来大批赏赐,孟公公亲自过来宣旨,玉璋宫上下担忧了一夜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慕汐从库房里选了偏沈郁喜好的物品重新布置玉璋宫,沈郁捧了话本在外面边看边晒太阳。

多日不见的顾太医前来求见,慕汐知道自家主子对顾太医对一分关注,亲自带人过来。

多日不见,顾太医可还安好?沈郁从话本里抬头,声音懒洋洋的。

顾太医跪下行了个大礼:臣感谢贵君救命之恩。

顾太医说的哪里话,我一直待在玉璋宫里,如何担得起顾太医一句救命之恩?沈郁偏头,顾太医请起。

救命之恩不是沈郁不肯能承认就能当做不存在的,顾太医也知宫里人多眼杂,听从沈郁的话站起来:请贵君伸手,臣为您把脉。

雪白皓腕从宽大袖摆中伸出,顾太医目不斜视为沈郁把完脉:贵君脉象平和,可以换下一个调养方子了。

有劳顾太医。

这是臣的职责。若说从前给沈郁调养身体是顾太医身为医者的职责,今后便多了一份不言说的恩情在里面,顾太医对沈郁的身体状况越发上心起来。

顾太医是真的感念沈郁的恩情,若不是沈郁那日霸道宣布不准他为别人治病,他肯定会忍不住在那些人求上门来时出手,凭白把自己搭进去。

他因为沈郁的话躲过一劫,不管沈郁是出于何种目的说下那番话,都更改不了已发生的事实,按陛下对那些人的态度,若他真搅和进这件事里,恐怕难以逃脱被问责。

轻则丢掉官职,重则丢掉性命。

顾太医离开时忍不住想,沈贵君当初说那番话,是不是意识到了什么?

回到太医院,相熟同僚过来问好,顾太医人缘一向很好,很快身边就聚集了不少人。

几人一边讨论医术一边往里走。

突然,不远处传来压低声音的议论声。

这位沈贵君是有多美啊,竟迷得陛下答应他不纳新人。

可不止,我听说啊,那位甚至还出言威胁,说什么宫里进几个人他就弄死几个

这也太陛下也由着他么?

他现在正得宠呢,要什么陛下不给?听说为了安抚这位贵君,陛下又赏了不少东西到玉璋宫呢。

可他只是一个男人啊,又生不出孩子,陛下难道还能因为他一辈子不留后么?

镇北侯当真是赚,送了个魅惑人心的嫡子入宫,以后可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顾太医倏地停下脚步,正在跟他讨论一种病理的人诧异:怎么了?

麻烦诸位等我一下。说完,不管同僚疑惑的表情,向说话的那群人走去。

被留下的几人对视一眼:怎么回事?

不知道,上去看看。

谁许你们妄议皇家之事?顾太医冷声开口。

正说得起劲的几人猛地住嘴,心虚地低下头:下官知错。

他们都是太医院的小官员,顾太医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们自然是不肯得罪的。

顾太医记下几人身份:下次别让我听到你们妄议这些事。

妄议皇家私事确实不妥,几人诺诺应是。

跟随顾太医过来的几个同僚越发迷惑,顾太医什么时候会在意这些杂事了?

经此一事,世人再次刷新了沈郁的受宠程度,陛下都肯为了他空置后宫,可见用情有多深。

那些想往后宫送人的大臣也不得不打消心思,陛下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若他们真想往宫里塞人,指不定一天不到送进去的人就没了。

尤其是打算送子女入宫的,再也不敢吱声,他们是为了让人进宫争宠回馈家族,可不是为了让人进去送死的。

早朝上,皇帝表明了不纳新人的态度,下朝后,镇北侯在众朝臣或艳羡或嫉妒的目光中一脸恍惚地走出来。

侯爷,有人靠近,侯爷当真是教了一个好儿子。

又有几人围上来,侯爷,您可得劝劝贵君啊,身为皇帝的人,怎可如此善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