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们不能摧毁巴拿马运河。”
赫斯曼马上就否决了雷德尔的提议。
现在德军当然有能力摧毁巴拿马运河,用me264远程轰炸机和原子弹去摧毁!
德军在圭亚那的乔治城附近修建有隐蔽的大型机场(用绿色伪装网遮蔽起来),可以起降me264重型轰炸机。从那里到巴拿马运河的直线距离只有2300公里,完全在me264的作战半径内。
虽然没有战斗机可以给突袭巴拿马运河的me264全程护航,但是利用夜色掩护和高空轰炸的办法,还是可以让me264飞抵运河上空——至少有相当大的概率可以安全抵达并且投放原子弹。
“帝国元帅,这样做的风险不是很大,只要出动的me264数量够多,原子弹运载飞机被击落的风险……”
“不,我不是担心这个。”赫斯曼摆摆手,打断了雷德尔,“我认为必须要让美国人拥有一个可以通航的巴拿马运河,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人有胜利的希望。这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雷德尔怔了一下。
赫斯曼笑了笑说:“只有让美国人有希望赢,他们才会让宝贵的舰队离开岸基航空兵的保护,进入大洋和我们决战啊。”
现在美国人在纽芬兰岛、百慕大群岛、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半岛、巴哈马群岛、大安德列斯群岛(由古巴、伊斯帕尼奥拉、波多黎各、牙买加等4个大岛级开曼群岛和众多小岛组成)、向风群岛和背风群岛(向风、背风群岛位于大安德列斯群岛和南美大陆间,像一串链条锁住了加勒比海的入口)以及特立尼达岛严密布防。
根据情报,但是在加勒比海的岛屿上,美国人就建立了大大小小上千个军事基地,布署的岸基飞机、水上飞机总数超过10000架!摆在那里的地面部队则肯定超过100万——这还不包括美国摆在委内瑞拉、巴西北部和巴拿马的部队!
而在100万大军和1万架作战飞机的保护下,美国人的大舰队是很难消灭的。而不消灭美国人的大舰队,向加勒比海进攻也就非常困难了。
即便欧洲联军可以依靠空中优势压制住特立尼达岛和向风群岛上的美国岸基飞机,在登陆(登陆特立尼达岛)作战中,登陆编队还是非常危险的——哪怕是美国战列舰的决死突击,也有可能摧毁整个编队,让登陆作战变成一场灾难。
“我们的胜算在空中,在水下,在地面部队的战斗力。”赫斯曼说,“而美国人的胜算则是水面舰艇的数量、飞机的数量和巴拿马运河。如果我们现在用一枚原子弹炸掉了运河,美国人必然龟缩不出,这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即使我们可以在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进入加勒比海之前摧毁运河,原本就留在大西洋战场的4艘苏联级,以及即将要完工的2艘依阿华级,仍然会给我们的登陆作战造成很大的困难。而且,美国人如果只能将他们的大部分舰队摆在太平洋,那么智利一定会很快沦陷,到时候庇隆的政权就会发生动摇,如果阿根廷出了问题,我们就会失去向加勒比海进军的后勤支援。”
在是否炸毁巴拿马运河的问题上,总参谋部作战局进行过反复的兵棋推演,最后基于赫斯曼现在所说的这些原因,得出了不摧毁的结论。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当然就是胡安.庇隆的权力了。他在阿根廷和新阿斯巴尼亚联邦的根基并不深厚,如果失去了智利,布宜诺斯艾利斯又遭到无情的轰炸,他很有可能会被失望的阿根廷人推翻。而阿根廷一旦出现混乱,德国就必须出兵占领这个国家。考虑到阿根廷和欧洲的距离,以及阿根廷的辽阔,占领将会是非常麻烦的!
“可那样美国人的数量优势就太大了,”雷德尔摇摇头,又一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只能把第10、第11、第12特遣舰队留在大西洋了。”
“不能把这三支特遣舰队留在大西洋!”赫斯曼考虑了一下,还是否决了雷德尔的建议。“首先我们,不,应该是庇隆必须夺回瓦尔帕莱索海湾,无论出于军事还是政治目的,都是必须的。而要夺回瓦尔帕莱索海湾,就必须赶跑美国人的大舰队,同时控制蒙特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派出6艘齐柏林级航母是必要的。”
夺回瓦尔帕莱索海湾是个态度问题!现在整个南美洲都在看,如果德国人不救智利,那么德国和欧洲共同体在南美洲的威信就会大跌,南美洲的亲美势力就会气焰高涨了。而庇隆如果领导的新阿斯巴尼亚联军赶跑了美国侵略者,那他在国内的威信就会高涨起来,权力就会巩固。
而派出6艘齐柏林级航母则是确保航空战可以取胜的必要条件——第10、第11和第12特遣舰队各拥有2艘齐柏林级航空母舰,因此一共拥有6艘齐柏林级航母,而不是美国人认为的9-10艘大型舰队航母。
另外,所谓的“齐柏林”级航母其实是两级航母。
其中“齐柏林伯爵”号和“彼得.斯特拉塞”号的设计基本相同,都是3万吨标准排水量,3.65万吨满载排水量,尺寸大小和美国的埃塞克斯级差不多。如果不采取甲板系留的载机方法,最多可以搭载84架舰载机,其中12架是后备飞机。
而从“齐柏林伯爵”级的3号舰“雷德尔海军元帅”号开始又进行了一番优化和改良,航母的标准排水量增加到了3.25万吨,满载排水量增加到了4.25万吨。舰载机数量(不包括甲板系留)增加到了92架,其中也有12架是后备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