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集团和st国谈妥了价值10亿美元的发动机采购协议,绝对是国内史无前例的大事件。
10亿美元的协议,听起来似乎不多,实际上,放在国际市场上,也是一笔大单了。
针对昆仑二型发动机,利益都非常可观了。
昆仑二型发动机,研发到现在投入都不到二千万美元,都可以说几乎没有成本,卖上几台就能回本,售卖的单价还非常高,两千一百万美元,对比m国的顶级发动机f135,价格上还是差了一些,但已经非常高昂了。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出发,可以说的赚大了,甚至都已经把昆仑发动机的研发费赚了回来。
昆仑发动机的研发时间很长,但总投入也不超过五亿美元。
当然,航空发动机的采购,可以说就是军事订单,不能单纯从商业角度考虑,还要考虑其他东西。
比如,技术问题。
wz-a2,是在赵奕对发动机的设计上进行的‘降级’版,好多设计上的‘黑科技’都被抛弃,改成了传统能理解的设计,可以说wz-a2,就是国内航空发动机,沿袭前su-联的设计技术,并加以自主研发的巅峰之作。
哪怕有了更高端的wz-a1发动机,但原本技术的巅峰之作,肯定是不可能轻易给人的。
st国完成第一步合作,采购五十台wz-a2发动机,下一步肯定会希望深入合作,希望能把制造地放在st国境内,双方进行合作制造。
这个好处就在于能学到技术,就有可能学到发动机的制造方法,最差也能让本国相关技术提升。
但是,的站在国内的角度,考虑肯定是,把制造地限制在国内,不让st国学到技术。
当然了。
如果st国真的肯大出血,签下一个军购超级大单,也不是不能考虑让他们占一些制造技术上的便宜,毕竟已经有了wz-a1发动机,wz-a2发动机传出去,影响也不是很大。
另外,需要考虑的成本是,赵奕本人的能力。
wz-a2发动机研发成本低,最主要是因为出自赵奕的设计,后续肯定还要加大投入来完善,但发动机的起点已经非常高了。
所以,在内部庆祝会议上,高层领导点名对赵奕表示了肯定和赞叹,航空集团也表态说,协议资金会有一千万来支持战鹰组。
这一千万不是资金,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赵奕当场表示了感谢。
他根本不在意钱不钱的,一千万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战鹰组的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只是普通科研工作者,可没有那么丰厚的家底,带着奖金回去分一分,大概也会让战鹰组的人,更有动力投入到工作中。
内部庆祝会不止是庆祝,也确定了未来的出口方向。
刘建昆做了个报告,表示加快wz-a2的研发完善,并对未来的出口方向做了分析。
wz-a2是主力的出口型,肯定是卖的越多越好。
航空集团的计划是,最少要卖掉四百台以上,st国肯定能帮助消化一部分,其他还要争取东欧、南美、中亚以及最重要的中-东订单。
“如果能卖掉五百台以上,利润就会变得非常可观。”
“等技术完善以后,知道生产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以目前国际航空领域的形势,昆仑二型发动机,足以支持未来二十年的出口。”
“……”
赵奕参加庆祝会,全程都非常的低调,只是在高层领导点名的时候,站起来简单说了几句,其他时间就是个看客了。
庆祝会上的话题很多,比如j-40,比如,wz-a2发动机,都是和赵奕直接相关的。
但是,赵奕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因为一切都没有出乎意料。
最让人震惊的还是j-40的出场,昆仑二型发动机也只是附带的,但是j-40的表现,也是非常正常的,第一次试飞的时候,j-40就可以完成这些动作,只不过刘建昆担心出现危险,才没有进行性能测试。
当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了。
赵奕很淡定的参加过庆祝会,就和高层领导一起乘坐飞机返回。
中途。
高层领导还奇怪的问道,“赵院士啊,为什么我感觉你一点儿都不兴奋……激动?j-40啊,可是你的心血。”
赵奕道,“如果来个挂单实战表演,我还能感兴趣,就只是飞行而已,比试飞的时候也没什么提升。”
“……”
高层领导仔细一想还真是,他得到的消息是,战鹰-1只是安装了设备,原本的设计没有任何变动。
这就是不激动的理由吗?
他有点不理解。
赵奕道,“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反重力被曝光,应该会更惊人吧?”
高层领导用力点头,他忽然明白为什么赵奕不激动了,反重力都已经研究出来,还进行过几次实验,一个战斗机的设计,有什么大不了?
战斗机设计的再高端,还能强过反重力吗?
如果反重力技术被曝光,舆论就不是现在这样,世界都会跟着一片哗然,因为每个人都会清楚,科学技术会迎来质的突破,人们的生活会因此发生重大的变化。
另外,国际也会发生大震动,反重力技术也许会被核技术,带来的影响更大。
赵奕在乎的确实是反重力,但他在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原理,理论研究才是一切的根源。
在光子反重力出现以后,有关空间、粒子的理论研究,肯定会取得爆发式的突破。
高层也清楚这一点。
所以,对于空间的理论研究,给予了绝对的支持态度,不止是实验、经费给予完全支持,还包括参与研究的人员,也经过了非常严格的筛选,理论技术进行最高层次的保密。
现在赵奕的理论研发组有五个人了,包括阮文烨、黄忠、张祁灿,以及高能所的鄢志平教授。
鄢志平是新参与进来的。
阮文烨、黄忠、鄢志平,都是国内粒子数学研究的顶级学者,不能说是最最顶尖的,但比起其他科学院数学、物理院士,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年级都不大。
虽然不是做研发的黄金年龄,但不到五十岁也只是巅峰回落,而经验足以弥补灵感的差距。
赵奕确实需要经验丰富、精力充足的帮手,年轻一点有一个张祁灿就够了,因为研究的思路、方向都是他来引导的,工作也都是有他来安排的。
研究还在继续着。
这天鄢志平汇报研究进展时,说了个有意思的想法,高能所有个技术人员,讨论反重力的时候,说起把反重力装置放在海下。
当海下有反重力装置,上边儿的海水重力就会减轻,周围的海水则会对中间进行压迫,就像是陆地上会形成向上的气流,海水也会向上喷射。
那么就在上面建一个,利用海水喷射力的发电站,喷射出的海水碰到电机后,就会被打散下落,似乎就形成了一个永恒的发电机。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的时候,高能所好几个人参与讨论。
鄢志平也跟着论证了一下,最后结果是根本不可能,但他还是把事情说给了赵奕。
赵奕轻笑着摇头。
当然不可能。
海水喷射力形成的发动机,根本不可能把反重力装置带动起来,海水到空中被打散,也肯定会有一部分留下来,在推动力下继续上升,最终肯定会形成一个海水组成的柱子。
另外,技术上也不可能,只要是在反重力装置上方,肯定会受到反重力的影响,发电机组也不可能被喷射力推动,只是依靠反重力的效果,产生电力也不可能供应反重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