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筹码(2 / 2)

文科之王 白湖湾 2024 字 21小时前

离开东江文化集团之后。

蒋文东和谢芳并没有立刻回东海市,而是回了酒店。

作为小说家文化集团负责市场和电视制作的副总,从这一次他亲自出马就看得出来蒋文东对这一次跟小白的洽谈极为重视。

而谢芳本人也是国内很有知名度的一个青年电视制作人,两人亲自出马,的确算是给足了林涛的面子。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王东东也的确猜对了。

目前小说家文化集团已经开始面临很大的市场压力。

如果这种局面在年内仍然无法改观的话,甚至可能会动摇他们在影视出品这个领域的地位。

作为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先进入电视、电影制作和发行市场的企业,他们一直都在这个领域保持着极为明显的优势。

不管是电视剧的收视率、电影的票房,还是影视作品的口碑,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以一本笔记渐渐翻开的电影logo走红大江南北的企业标志历来也是为人所称道。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建国后拍摄的大量战争片以及历史片的基础之上的,尤其是以人民子弟兵为主题的电视剧、电影为主。

这些影视片在上个世纪的确给公司带来了极高的市场声誉,但是随着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内大量的文艺片、动作片等影视作品的出现,开始冲刷传统的影视市场。

尤其是上个世纪末,改革开放之后的20年里,香港的武侠片彻底冲开了影视市场单一化的类型之后。

他们的影响力就急转直下。

一直到进入新世纪,现在面临的压力可能只有蒋文东自己才清楚。

“蒋总,如果小白真的不肯跟我们见面的话怎么办?”

谢芳的表情很有些严肃。

作为目前公司旗下签约的制作人里面最富潜力的青年人才,蒋文东很看重出身于首都戏剧学院的谢芳。

而且这几年如果不是谢芳一直在推动公司的作品转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话,那么小说家文化集团的确有可能早就已经退出这个领域了。

“不会的,小谢,你还是没看出来他到底想干什么,王东东既然告诉我们争取跟小白接洽,那就说明他并没有把话说死。

至于为什么会拒绝我们,我想这跟前不久王高封杀他的作品有关,我们这是受了无妄之灾,看来这几年不光是我们,出版集团那边也不行了,王高如此气量竟然还身居高位。

我看《小说家》月刊保持了十几年的记录这一次被《东江文学》打破也绝对不是偶然,小白的作品是一方面的因素,但是《小说家》本身的问题才是重点。

今天已经是16号了吧?前半个月《小说家》的销量是多少?”

蒋文东突然把话题转移到一个跟眼下毫不相关的问题上,但是显然谢芳对这个问题同样有着不小的兴趣。

月初的时候,有关于《东江文学》停刊的舆论几乎在国内新闻界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几乎是连日展开讨论,甚至一度连中央相关部门的评论员都开始发表了看法。

很多媒体都认为这一次小说家集团对东江文化集团的压制极有可能会直接导致《东江文学》月刊陷入停刊的风险。

但是最终《东江文学》不仅仅没有停刊,反而用一种强有力的姿态回击了所有的负面评论,包括小说家集团。

而在这场争论中,损失最重的自然也是小说家集团,尤其是《小说家》月刊。

截止到9月15号为止。

根据小说家集团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小说家》月刊月销售数量在前半个月中已经突破了120万册,达到了125万册的总量。

事实上,第一个星期的销售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00万册,也就是说,后面的销售数据一直在下降,如果不出意料之外的话,9月份月刊的销量不会超过150万册。

相比其保持的月销售188万册的月销售记录,这已经算是有了一个很大的降幅。

更可怕的是单日销量。

9月份《小说家》的最高单日销量是19万册,它曾经达到过的月销量26万册的记录几乎后面就从未达到过。

如果只看这些数据,《小说家》月刊其实仍然有极为强劲的竞争力,但是这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前提下。

如果有竞争对手呢?

相比之下,《东江文学》月刊在9月的表现,可以说完全让《小说家》月刊没有了招架之力。

甚至有媒体大胆预测,在2006年之后,国内排名第一的杂志就不再是《小说家》月刊一家独大,而是会变成《东江文学》的时代。

这样的判断虽然让《小说家》一再否认,甚至拒绝,但是事实呢?

截止到9月15日,《东江文学》月刊的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册,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53万册,预计最终9月销量极有可能会达到350万册。

而在单日最高销量上。

9月8日。

《东江文学》月刊的单日销量一度达到了33万册的最高峰,随后才开始渐渐下降。

与之相比。

《小说家》完全被超越已经成了订阅,不管是从月销售总量上还是从单日最高销售记录上,这都已经无可否认。

蒋文东和谢芳都很清楚。

在这一次《东江文学》的爆发中,小白的作用,或者说他的作品对市场的影响力显然是不可估计的。

而这正是小白的筹码。

即使明知如此,除了低头以外,他们也没有其余更好的办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