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二公子。”罗掌柜连忙应道。
好吧,当时他说一直原价收购杜仲,是有一点想要凭此试探二公子思路的见不得人心思。
毕竟,如果是夫人,那是不计成本多囤积药材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商人,那货源多了,自然想着降价。
当时他就想试一试二公子的想法,好确定自己后面的路线。
但是,奈何谁知道,这附近的山脉一带,竟然这么多的杜仲树。药越囤越多,但是药毕竟不能当饭吃啊,堆着浪费了怎么办。仁和堂也不是浪费不起,最怕二公子认为自己办事不力。
“怎么突然这么多杜仲皮?全是那一家三口送过来的?”那一家三口,就是把手炒断了,就这近十天的功夫,也变不出这近400斤的干杜仲皮出来,“炒制杜仲皮的方法传开了?”
罗掌柜心内演示了千百遍二公子如何斥责自己的无能,却不料二公子的思维已经歪到另一边去,悄悄抹了一把汗回答道:“那一家三口第一天来过之后倒没再见过。近日来仁和堂出售干杜仲皮的,都是那平山村李氏族人。”
“哦,那李氏一族有能人?专门来负责这件事?”二公子轻轻放下茶盏,无端多了几分兴趣。
“那倒是没有。虽然李氏一族一直说自己是书香传承,但近十几年,连秀才都没一个。这次也没有人组织,据说是那一家三口让族人帮他们做一天工,他们则教授族人炒制杜仲之法。”
罗掌柜十分庆幸自己信息收集到位了。
二公子一边听着罗掌柜的汇报,脸色神色平静,心内却忽地的又想起那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眸。
只是这一点点兴趣,又被二公子压回去,“这杜仲的功用我记得是补肝肾、强筋骨和安胎?”
“对。”罗掌柜想不到二公子连这一味药材的功用都记得清楚。
“那你还担心这药材干什么?让张大夫联合仁和堂其他分堂大夫,好好研究一下杜仲的药方。”二公子放下茶盏,端正了神色。
罗掌柜的的小心思他知道,无所谓,最好罗掌柜能马上忖摸出自己表露的意志,完全按照自己的表露的意志行事。
如果不能,那仁和堂就换一个掌柜。张大夫医术难得,掌柜的经营之才,却并非无可替换。
“你暗地里把张大夫的研究成果宣传开去。要暗地里,不要公开,那些贵人,会为这味药材发疯的。”
罗掌柜心头一震。
妙啊。妙啊。
最妙的是不是张大夫的研究有没有成果,反正说有就有。
最妙是这个暗地里。
这等妙药,自然是最适合在私底下,悄悄的宣传,悄悄的卖。
罗掌柜想一想,不禁为自己的鼠目寸光感到羞愧。枉自己经商多年,对人心的把握还不如二公子。
果然,自己的直觉是对的,二公子就不像张大夫所说的那样,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二公子和夫人,果然是极不相同呢。
罗掌柜内心激动,感觉自己稳了半辈子的心又激动了起来,自觉自己还可以再奋斗三十年。
“是,二公子,在下知道了。”
“退下吧。”
至此,仁和堂继续原价收购杜仲。
第34章
因着仁和堂二公子的一番决定, 仁和堂的杜仲收购依然如旧,平山村的众人可谓松了一口气。
十月初六晚,距离李小寒一家带领村人采割杜仲皮炮制杜仲已经第十天了。
平山村附近, 再没有人不知道杜仲, 而这附件山林里的杜仲树, 已经被饿狼抢食一样的村人采割干净。
连那未长成的杜仲树,都被小心翼翼的移植回自家山地, 准备好好养个几年,到时候再发一笔。
至于扦插的杜仲枝条能不能成活,能成活多少,那就要看接下来的天意了。
还有杜仲种子,李小寒细心的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杜仲的种子不能直接暴晒, 快速失水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这个时候李家的屋檐就发挥了大作用, 挡住直晒的阳光, 但又非常的通风, 非常适合晾干种子。
头一批的种子阴干得已经差不多了,李小寒小心翼翼把种子用纸包起来, 保持干燥——杜仲种子最好在春三月播种, 需要好好干燥保存到明年。
“爹, 你跟村里人说明天我们不再教学了吧?”李小寒一边手指灵巧的包着种子, 一边问李贤东。
“已经说了。这附近的人都教得差不多了, 这两天都基本没人。”
这山野里的杜仲, 谁先快人一步学到便能采割更多的杜仲树, 因此头一两天是最多人的, 这都第十天了,这个时候才来的, 毛都快摸不着了。
反而是李小寒这边,有偏远的,特意过来学炒制杜仲。
“我跟村长说了,明天有外村人来,让村人帮忙说你不教了。我跟你娘去整地,播冬小麦,你自己在家里,陌生人莫要开门。”李贤东叮嘱说道。
“哎,我知道了。我前几天也跟大家说了。”李小寒包好最后一包种子,将竹制簸箕放好,“明日真的不用我去田里帮忙。”
“不用,就那丁点旱田,我跟你娘可以。你在家里看好种子,看好杜仲皮,这万一一场雨淋了就不好。顺便把饭做好就成。”
“嗯,那成。”李小寒便应声的。
就像李贤东说的,他们家分到的旱田真的不多,李贤东和王氏又是熟练的,一个秋播,两个人足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冬小麦便种下了。这一轮冬小麦因着杜仲一事种得略晚几天,但在立冬前都播下了。没有农人敢耽误农时。